瀍河回族区1957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正式命名,是全国仅有的5个少数民族城区之一,坐落洛阳市东大门。辖区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4.5公里,总面积34.8平方公里。居住着回、汉、满、蒙等22个民族,总人口17万人,其间回族占16.5%。
瀍河地处古都洛阳东大门,它北依邙山,南濒洛河,瀍河穿越而过。铁路以洛阳东站为纽带,陇海、焦枝两条铁路大动脉在这儿构成十字穿插,构成畅通无阻的交通网络,是国内南北贯穿、东西衔接的首要通道,洛阳北站是焦枝铁路上最大的编组站。公路以310国道、207国道、洛开、洛界、洛三高速公路为骨干,构成豫西区域最大的交通网,可以说布局合理,进出便利。
瀍河区前史悠远持久,文明绚烂。自唐以来,已有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来此经商久居,元朝又有大批军留洛屯垦,通过明清两朝,回族人口逐步增多,东关、北窑、马坡、塔湾渐渐的变成为聚居地。
瀍河这块土地的开发,前史比较悠长。据《尚书》记载,西周时期,周公即据卜辞佳兆,以瀍水为界,在此营建洛邑,平王东迁,这儿成为京畿要地。老子在此建有住所,孔丘曾至此问礼于老子。秦汉施行郡县制,这儿成为郡县的城郊。随大业元年,炀帝在洛阳营建东都,这儿成为东国都的东北隅,建有铜驼、上林等里坊和通元市,极端富贵。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起,先后为东周、东汉、曹魏、晋、北魏、隋、唐等9个朝代之京畿要地。源源不绝的前史,遗留下很多名胜奇迹,可谓奇迹遍地,景点如林,较为闻名的有:孔子入周问礼处,老子新居,唐代时期最大的粮仓——含嘉仓,豫西区域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风俗博物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出生地——爽明街,三国时曹操出兵的点将台——九龙台等等。现在,厚重的前史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各族公民天伦之乐,构成独具一格的魅力。
辖区民间文艺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源源不绝。民间有传统戏曲、说唱、唢呐、秧歌、毛驴、二鬼摔跤、心意六合拳、排鼓、狮子、旱船、高跷、龙灯、腰鼓、杂耍等,多为自发性质,自筹资金、业余表演,常于新年、灯节、庙会、庆典或大型宣扬活动期间,自演自娱。比较有名的,如:东关的双龙,久负盛名,系火龙与青龙。心意六合拳是我国的传统拳术之一,清代起源于瀍河,祖师为回族人马学礼。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辅导,大力施行“工业强区,商贸富区,科教兴区”三大战略,科学策划,真抓实干,人居环境明显改进,区位优势日益凸现,各项社会工作呈现出史无前例的好气势。接连两次被国务院颁发“民族团结行进榜样团体”荣誉称号,接连三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增幅均居全市榜首。
千年瀍河荡绿波,团结奋进奏新歌。忆往昔,瀍河这块陈旧的土地,从前孕育过绚丽多姿、灿烂骄人的华夏文明,展望未来,瀍河公民将齐心协力,开辟、立异,奋发向上,战胜行进中的困难,努力实现强区富民的方针,一起制作新的瀍河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