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在湖里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的指导下,坚持外引内培、服务大局,人才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殿小二”是殿前街道的服务品牌,取自“店小二”的谐音,是指“殿”前街道及所辖社区所有干部职员人人都是“店小二”,直接面向辖区内企业群众,提供零距离、零时延、随叫随到的贴心服务。
“殿小二”聚焦产业集聚引才梳理打造了航空维修、文化影视、集成电路、跨境电子商务四大产业平台,利用项目扩宽人才需求,探索“项目+园区+技术+人才”引才模式,助力市区圆满完成“三个六”“三个七”等引才目标任务,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发展同频共振。同时,该街道鼓励企业在飞地引才、短期兼职、项目合作中灵活使用人才,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用人才赋能产业,利用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实行人才链和产业链的“双链融合”,充分的发挥产业和科技项目的集聚效应。
线上,该街道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殿小二向前冲”栏目,聚焦各行各业,展现人才服务成效;线下,针对人才生活补贴、困难知识分子补贴、住房补贴、人才公寓申领、创业优惠政策等热门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1对1”政策解读等形式,形成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格局。此外,该街道还利用抖音、微信、微视频等平台,开展经典人物系列深度访谈,调动企业、人才等多方力量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充分的发挥信息灵、路子广等优势,吸引更加多的有才有识之士落户殿前。
“殿小二”积极探索升级助力企业招聘服务,今年累计邀请567家次企业入场揽才,提供岗位数1600余个,初步达成意向1100余人,吸引网络围观人数近万人,同步线上“直播带岗”,实现“线上+线下”零距离。同时,“殿小二”鼓励求职人员运用“112”智慧就业服务管理平台、“纳五湖英才 绘万里蓝图”线上招聘平台做求职,通过电话联系、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接辖区内300余家企业,并对辖区内高校毕业生的基础信息进行“一人一档”登记,开展线下专场招聘会,切实为毕业生实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已举办招聘会20场。
创新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站,“殿小二”联合区直部门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区、云创智谷创业园等高层次人才聚集区设立人才加油站,并依托嘉福、北站社区在机场北区、南区分别设立人才加油点,通过“站+点”,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为辖区企业招揽人才。
在加强人才政治引领上下功夫,“殿小二”依托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海西MCN产业基地等教育培训平台,精准滴灌“三高”企业,开展一系列纯公益、全覆盖产业提升定制课程;牵头成立“三高”联合党支部,目前辖区人才企业已成立13个党支部。同时,“殿小二”积极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结合职业特点,融入基层治理,当好企业未来的发展“主力军”、城市形象“宣传员”、城市生活“服务员”,共同构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此外,该街道联合职能部门,通过“殿小二”会客厅,针对非公有制企业扶持政策、小微企业减税降费、企业融资等问题召开了多次政银企对接会,面对面为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政银企良性互动。积极探索与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云创智等载体公司合作模式,为人才创业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助力人才创业。通过“殿小二微课堂+直播间”,采取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围绕电商企业成功转型、设计产业驱动升级、创业融资等主题开展培训,致力打造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携手辖内优秀民营企业家一同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弘扬企业家精神 致敬民营企业家”——殿前街道企业家日·悦阅分享会活动。今年以来,“殿小二”智荟空间累计接待43场参观团,接待人数635余人,策划组织21场“殿小二”系列益企活动,惠及3000多人。
坚持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该街道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领导班子为成员、专业技术人员作指导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参与、亲自推动。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高层次人才制度,坚持“六必访”工作原则,每月至少走访一次人才企业,及时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现状,掌握人才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助力人才工作破题见效。
举办“弘扬企业家精神 致敬民营企业家”——殿前街道企业家日悦阅分享会活动。殿前街道供图
在政策落地见效、创优人才服务、厚植发展氛围上持续发力,更好地发挥人才政策对人才的吸纳、集聚和引领作用。该街道发挥筑梦鹭岛台青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作用,做好台青来厦创业就业扶持补贴政策宣传受理工作,2023年兑现台青创业办公场所租金补贴、创业就业居住用房租金补贴、创业启动资金等共计215.64万元。截至目前,共兑现7家“双百”人才企业经营场所租金、人才住房等补贴共计约138万元。
在招商空间推介、招商项目对接、企业落地服务、政策咨询兑现、法律咨询服务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该街道着力稳增长稳经营主体保就业,按下助企纾困“加速键”,全力做好人才要素保障,为企业及时解决用工缺口、房租补贴等疑难问题,抓好稳岗就业服务,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做到“人尽其才”,多措并举将人才从“引进来”变为“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