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连7月20日消息(记者贾铁生 通讯员龙海波)导航定位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但目前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容易受到干扰,时常出现定位不准确的情况。近日,大连理工大学褚金奎教授课题组团队成功研发了微纳仿生偏振导航传感器,模仿昆虫复眼结构,感知天空偏振光强的分布进行导航定位,只要能感知到光线配合惯性导航就能实现长时间精准定位。
偏振导航是一种以太阳光或月光作为导航信标,通过对天空光偏振模式的检测和演算获取罗盘信息的新概念导航方法。早在1985年瑞士苏黎世大学首次发表沙蚁具有偏振导航能力的文章。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蚁,在觅食过程中,觅食路线无规律,而回巢路线却近似直线。通过研究证明,天空中具有稳定的偏振光分布模式,而沙蚁复眼中具有对偏振光极其敏感的神经视觉系统,能够采集天空偏振信息,通过一系列分析偏振信息实现导航,沿近似直线回巢。受昆虫复眼结构启发,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将偏振导航传感器很好的应用于移动机器人导航定位及无人机自主飞行中,通过实时测量天空偏振信息实现导航功能。
研发小组成员王忠旭说,与传统导航方法如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等相比较,偏振导航具有抗电磁干扰,防人工虚假信号欺骗,独立性好的特点。
据介绍,仿生偏振导航传感器导航定位功能在军事和民用等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意义。在军事方面,卫星导航易受人为干扰,不宜用于洲际导弹、航母、轰炸机等装备,而采用仿生偏振导航与惯性导航的组合导航,能轻松实现不受干扰的全自主导航。在民用方面,如森林救援、树荫下,在GPS信号受遮挡而信号拒止,能够使用仿生偏振导航实现导航功能。在如高压线等附近存在电磁干扰的场合,磁罗盘等器件不可以使用,仿生偏振导航传感器能取代磁罗盘实现无人机姿态信息的测量。在深海隧道、矿洞等环境中,卫星导航没办法使用的情况下可通过矿灯自制一个偏振光分布模式实现导航。
此项目日前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研究作品竞赛特等奖。
日前,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东北赛区比赛暨辽宁省智能汽车竞赛在大连理工大学刘长春体育馆举行,来自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45所高校的179支代表队,共计近600名师生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大连理工大学6支代表队在全部6个项目的比赛中均获得奖励,并斩获两个项目的冠军。
近日,由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师王富岗教授发起的“富岗教育基金”成立仪式在学校伯川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日前,全国40所高校 ,102支参赛队伍集结大连理工大学,角逐首届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恒星杯”本科毕业设计大赛决赛。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评选出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0项,优秀奖15项和佳作奖73项。大连理工大学获得银奖1项、铜奖1项、优秀奖2项和佳作奖2项。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导航定位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但目前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容易受到干扰,时常出现定位不准确的情况。近日,大连理工大学褚金奎教授课题组团队成功研发了微纳仿生偏振导航传感器,模仿昆虫复眼结构,感知天空偏振光强的分布进行导航定位,只要能感知到光线配合惯性导航就能实现长时间精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