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6月15日电(胡诚)一个传统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秘诀是什么?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在哪里?
坚持创新发展,走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之路,湖北黄石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要支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
天玑智谷(湖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块块显示屏从流水线上组装、检验、包装,销往全球各地。
2021年一季度,黄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7.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2%。该市50家重点监测企业中,47家企业总产值保持正增长,其中28家企业产值实现成倍增长,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速23.5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明显。
印刷电路板(PCB),被称为“电子科技类产品之母” ——所有电子元件,大到5G基站,小到手机、额温枪,不能离开这一重要载体。
印刷电路板,也是内陆城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炙手可热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
黄石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全国典型的资源型枯竭城市,被国家赋予多项改革试点任务,自身也一直在寻求转型突破。
10年前,黄石开启印刷电路板产业大幕,并率先与沪士电子结缘牵手,黄石电子信息产业由此“无中生有”,落地开花。
10年来,开发区·铁山区接续努力,久久为功。从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再到开发区·铁山区实施一体化发展改革,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痴心不改。从扶持资金、财税征收、土地园区、用工补贴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支持产业发展。
随着沪士电子的顺利投产,黄石印刷电路板产业集聚按下快进键。欣兴、星河、上达、宏广、定颖、竞业等行业巨头纷至沓来,从硬板到软板,从10层到60层……以印刷电路板产业为圆心,上下游产业链条逐步拉升。
经过多年聚力发展,目前全球10家百强印刷电路板企业、湖北省三分之二的印刷电路板企业落户黄石,年产能超过3000万平方米。黄石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印刷电路板产业聚集区。
国家战略和湖北省区域发展布局,为黄石借力武汉城市圈,进一步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借势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全面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借助武汉人才优势、研发优势、资本优势,扩大创新资源,加快成果转化——
首吃“螃蟹”, 在光谷率先成立黄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校企合作、成果转化、项目外溢合作等成为常态。
借助这一平台,上达电子、定颖电子、天玑智谷等21家黄石企业,已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紧密产学研合作,惠晶电子与武汉光迅科技、华星光电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
借助这一平台,黄石与长江基金、长江证券合作,设立9只国有基金和市场基金,先后向联创电子等7家企业投资15.4亿元,引导放大投资168亿元,预计产值268亿元、税收9.5亿元。
借助这一平台,“武汉—黄石”同城化发展加快融合,初步形成“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石,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石,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黄石,融资在武汉、投资在黄石”的发展新模式。
今年2月,光谷科学技术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2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23.04亿元,拉开光谷科学技术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建设序幕。
全面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惠晶电子、赫得纳米,致力于液晶屏减薄镀膜工艺,已是三家企业的金牌供应商。2020年1月至9月,赫得纳米产值突破2.69亿元,同比增长12倍。
攻克柔性屏薄膜封装难题的全洋电子、主要研发生产中大尺寸触控显示屏的“联新显示”,同样是三大面板公司大客户。
依托武汉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以及长江存储等头部企业,黄石“光芯屏端网”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也不断跃升价值链中高端。
据介绍,电子信息领域,黄石已经诞生了11个单项冠军:西普电子侧边指纹模组FPC全国产量第一;欣益兴三星手机主板国内出货量第一;通元电子LED屏用HDI硬板国内出货量第一;定颖电子显示屏印刷电路板供应量全国第一;台光电子线路板用半固化粘结片国内营业额第一……
拥抱光谷,扩大创新资源,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从代工加工到慢慢地提高附加值,走上了一条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高水平发展之路。
湖北联新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工人正赶制订单。该公司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建设,主要生产5G智能终端中大尺寸触摸屏、液晶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一体化产品。
台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全球覆铜板生产综合排名第五,落户黄石从零起步到年营收4.6亿元,仅用了一年时间。
2020年初,该公司办理验收手续时,恰遇疫情,第三方公司、境外专家等人没办法抵达现场,项目进度陷入停滞。
为解企业困境,黄石开发区·铁山区推出行政审批“四零”改革:开工建设“零审批”,中介服务“零收费”,监管服务“零缝隙”,竣工验收“零跑腿”。台光电子一期工程完工备案顺利完成。今年,“四零”改革进一步升级为“四个一”改革,审批速度再次提升。
定颖电子董事长助理李绍瑜回忆,企业当年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原以为要一年半载才能动工,结果从申报到拿到施工通知单,仅用了3天。他表示,“先建后验”可以让项目迅速落地,提升公司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建设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先建后验”是黄石优化营商环境、率先在全省试点的一项改革举措。试点以来广受企业肯定和好评,已成为黄石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
黄石宏和电子打破了原材料依赖日本进口的“卡脖子”难题,在黄石投资建厂生产4至6微米级的超细玻璃纱。但项目落地黄石过程中,有一段小插曲。一开始,黄石开发区·铁山区提供的地块由于落差较大,且距离相关配套企业较远,宏和不太满意。区政府很快重新落实土地,满足了企业需要。
“遇到困难向政府部门求助,一般一天之内就能解决。”天玑智谷产业园负责人赵瑞云对政府高效服务同样连声点赞。
不仅如此,在支持企业研发方面,黄石也是真金白银,不遗余力。 “黄金十条”“科技十条”,黄石拿出可观资金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以黄石开发区·铁山区为例。2020年,该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达到108家,规上工业高新技术总产值同比增长14.13%。
优良的营商环境和超前一步的规划引领,让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迅猛。
最有代表性的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现有170家规上工业公司中,电子信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命健康、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就达148家,占比87%,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约95%。
全区104家电子信息企业扎堆,年均增速超过60%。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绝对核心产业。
黄石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铁山区委书记吴之凌表示,下一步,开发区·铁山区将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使之成为湖北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从钢铁水泥传统产业向“光芯屏端网”先进制造业迈进,湖北黄石依靠电子信息产业强力带动,连续三年被国家相关部门明确为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先进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