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经不复存在,宏观经济也因各种各样的刺激政策而逐步加速复苏,连影响全球长期资金市场的美联储加息也告一段落。因此,很多机构均发布
那么,主流机构都怎么看 A 股的运行趋势?怎么把握年底甚至跨年行情的热点机会?我们将最近排名靠前的机构研报精选了一遍,以飨读者。
2023年10月以来国内外卫星互联网领域事件催化和政策出台较多:10月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根据SpaceX官网,2023年10月11日星链推出直连手机服务,适用于现有的LTE手机,预计2024年实现短信发送、2025年实现通线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明确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10月25日-27日,2023中国卫星应用大会顺利召开,其中圆桌论坛讨论了“手机直连卫星”、“卫星互联网与6G”等内容;银河航天近日在灵犀03星上成功实现了国内首例终端到终端(T2T)低轨卫星通信测试。
中国规划约2.5万颗低轨卫星计划,发射爆发期有望来临。轨道和频段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ITU 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在轨道和频段资源获取上遵循“先登先占、先占永得”的原则,先发国家具有非常明显优势,根据赛迪顾问,预计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5.7万颗低轨卫星,而低轨道轨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同时,ITU规定申报具有时效性,在申报7年内必须发射卫星启用申报的资源,在申报9、12、14年内一定得完成发射申报卫星总数的10%、50%、100%。
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是高壁垒环节,潜在市场规模高达3500亿元。卫星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四大重点环节,其中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具备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集成总装的特点,壁垒较高,同时也直接受益于卫星发射数量的爆发式增长。
我们假设卫星单颗制造成本为1000万元,按照卫星发射价值占卫星制造价值40%的比例粗略估算,保守估计中国规划的约2.5万颗低轨卫星的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环节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00亿元。卫星制造最重要的包含卫星平台和卫星载荷,建议关注卫星平台中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卫星载荷中转发器分系统的射频芯片、陶瓷管壳。卫星发射最重要的包含火箭制造和火箭发射,建议关注火箭制造中高性能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投资策略:看好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环节带来的材料端投资机会,推荐布局基本面向好与卫星主题概念共振的材料标的。
行业估值泡沫消化,配置价值凸显。年中至今,人工智能板块已回调超4个月,考虑到未来行业的快速地发展及政策催化预期,11月进入配置时间重要窗口,有望开启新一轮行情。
技术升级叠加政策催化,商业化加速落地:1)10月24日,科大讯飞正式对外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实现七大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对标ChatGPT,中文能力客观评测超越ChatGPT;2)10月27日,AI汽车机器人极越01正式上市,极越融入了文心一言的大模型能力,是全球首个大模型“上车”的智能汽车;3)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根据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化的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我们大家都认为,随着产业技术持续创新迭代,有关政策利好频现,商业化有望迎来加速落地。
微软三季度业绩超预期,科技巨头AI资本投入持续加码。美股10月24日盘后,公布了三季度(FY24Q1)财报,总营收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当季净利润223 亿美元,同比增长27%。另外,包括Azure、GitHub、服务器产品、企业和云服务在内的“智能云”业务三季度营收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9%,Azure和其他云服务的收入三季度保持29%的快速地增长,AIGC相关业务例如Dynamic 365、Office 365的收入增速也分别高达28%和18%,反映AI技术带来的业绩增长空间。、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均表示2024年将持续加大AI方向的资本开支,未来AI技术盈利能力初步显现,随着AI资本开支由算力端转向应用侧,AI应用商业化落地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美国高端AI芯片出口禁令升级,倒逼AI产业链国产化。此次出口限制政策将倒逼国内大模型公司转向国产算力芯片,叠加AI应用大规模商业化进程加速,本土厂商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建议关注华为昇腾产业链。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上游AI芯片国产替代相关机会;华为产业链及生态伙伴相关机会;逐步向国产的自主AI算力为底座迁移的MAAS及相关应用的机会。重点推荐:中科创达、超图软件、同花顺、嘉和美康、彩讯股份、拓尔思、萤石网络、国能日新、上海钢联、深桑达A、中科曙光、中科星图、海康威视、金山办公、英方软件、柏楚电子、中控技术等公司。
20万以上纯电赛道将持续扩容,且格局未定。2023年中高端纯电赛道亮点欠奉,插混车存在感更强。当前10万以下纯电格局稳定;20-30万区间特斯拉定价权较强;30万以上尚缺乏纯电爆款产品。得益于优质供给增加+成本下降+里程焦虑感递减等因素,看好纯电车年销量过1000万台。乘用车消费升级趋势明确,未来10万元以下容量及格局趋稳,20万元以上纯电乘用车持续扩容,自主品牌通过优质供给快速侵蚀依然庞大的纯燃油车蛋糕。
重磅新品登场,高端纯电优质供给增加。2023年11月开始,多款综合竞争力突出的中高端纯电上新,虽多未宣布正式售价,但总体而言,这些新品凸显的长板关键词有:新一代座舱、城区智驾、800V高压平台、高倍率、高通8295车机芯片、低风阻低电耗、空气悬架、AR-HUD等等。重量级玩家携多款重量级EV新入局、开新局,20万+乘用车格局将迎来重塑期。华为深度赋能车型密集上新:问界M9(与赛力斯合作的旗舰级6座SUV)、首款纯电轿车智界S7(基于奇瑞E0X平台打造的20万以上轿车)、阿维塔12(30万以上智能轿车)。2024年或有更多车企拥抱华为智能车技术。理想推出定位家用的高端纯电MPV MEGA探路新蓝海,参与纯电赛道竞争,凭借3款增程SUV做到5万台月产销规模的理想验证了产品定义+渠道效率+供应链三大能力长板,当前纯电中型SUV产品供给不足,仍属蓝海赛道,看好理想在纯电领域再创佳绩。吉利推出两款20万+纯电轿车:极氪007—8295+英伟达Orin-X加持;银河E8—首款基于浩瀚平台的纯电家轿。奇瑞星纪元ES—基于智界S7同平台打造,SUV车ET紧随其后。
投资建议:随着重量级玩家携多款重磅新品入局发力,2024年是20万以上EV精彩纷呈、重塑中高端乘用车格局的一年,15万级插混则从2023年的推新品+布渠道的1.0时代进入上规模+出利润的2.0时代。看好积极入局中高端纯电赛道的车企,强烈推荐长安汽车,推荐理想汽车、吉利汽车。20万以上纯电动车的竞争考验车企产品定义能力,缺乏长板的产品将难以获得关注度,舒适及智能是20万以上EV新品发力重点,看好重磅新品的示范效应,如AR-HUD、空气悬架、新一代域控、高端内饰及智能车灯等配件,推荐中鼎股份、华阳集团、福耀玻璃,建议关注相关赛道汽配企业如保隆科技、新泉股份、水晶光电等。
“房地产行业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有关政策应对的体系性与及时性更重要。研究显示中国城镇新房需求中枢在2018-2020年到达顶峰,而后转为长周期下行趋势;尽管中枢趋势降速相对并不十分陡峭,但较弱的支付能力、较差的价格预期、以及结构性的超额供给,使得短期内市场走势远超中枢降幅。考虑到“新形势”下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易压难托”,政策规律实际已发生深刻变化。截至目前供需两端政策虽均已有所发力且力度边际提升,但我们大家都认为其及时性与体系性相较于此前防控上行风险的时候仍有提升空间。
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或将是影响2024年房地产行业走势的重要的条件。我国21个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家庭户达1100万户,依据土地效率最大化原则,理论上我们测算其对于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地产投资金额的年化贡献或能分别达到0.5亿平米和1.5万亿元(不含间接影响为1.2万亿元)。但在实际执行方面,仍须高度关注配套资金支持充裕度可能对落地节奏带来的影响,同时也须对供需节奏匹配、土地用途平衡、城中村租户安置等问题提前储备解决方案。
预计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有望企稳,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仍面临较大挑战。在考虑房地产政策应对的力度逐步加强,同时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的前提下,我们预计明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均有望止跌企稳,实现同比持平微增 (预计面积+ 0.4%、金额+1.9%);但新开工面积受限于房企现金流压力同比或难转正(预计全年-5.4%);竣工面积增速“前高后低”(预计全年-5.3%);竣工量大、开工量小的剪刀差致使施工面积仍将同比下降,在土地购置费走势基本平稳的假设下,投资同比跌幅虽有望收窄,但仍存在不小的降速压力(预计全年-7.6%)。需要非常提示,如城中村改造执行没有到达预期,明年销售面积和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较上述预期或分别有5.7和3.7个百分点的落差。
长期视角来看,行业层面需要系统调整住房、土地、财税、金融方面的制度实现“新发展模式”,企业层面需要逐步向规范化、多元化、轻量化方向转型。本轮行业调整正在加速供给出清,财务安全、土储扎实、经营稳健的央国企和优质民企在销售、投资、财务端的相对优势不断凸显,亦在规范化、多元化和轻量化方面逐渐成型,从而为企业估值带来转机。推荐正处于短期估值压制缓释、长期中枢抬升前景渐明窗口期的四类标的。
算力调度类似于电力调度。算力中心可以类比发电厂,算力的用户是大模型、应用等厂商,算力调度是通过对算力的调度,使得一些范围内算力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算力调度网络建成后能够用集群力量弥补国产单芯片能力较弱的短板;提升不一样的地区的算力利用率;实现用户对异构算力的多样化需求。
算力调度运营是算力调度商业模式最好的环节:算力调度分为基础设施建设、算力调度平台建设、服务运营和算力应用层。算力调度运营是商业模式最好、空间最大的环节。算力调度运营能够坐拥平台流量,帮助客户解决闲置算力,有望实现“抽成”商业模式。从算力调度的范围来看,可大致分为全国算力调度、区域算力调度、企业级算力调度。
当前中国算力调度市场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参与者众多。根据主导方不同,目前主要有四种类型的算力调度平台:运营商主导、政府主导、企业主导、行业机构主导。
算力调度商业模式展望:基础设施与算力平台等一次性项目建设和后续运维。当前我国算力网络建设还处于早期阶段,需要算力网络和算力调度平台等基础软硬件建设;算力调度平台运营抽成费用。算力调度运营方对接供需双方,将算力利用起来,有望从中抽成;算力调度的其他生态费用。算力调度平台不单单是提供算力的运营,未来有望逐步发展成为应用商店,客户不但能够购买算力,还能购买相关工具和应用,衍生类似“AppStore”的生态费用。
2025年,测算悲观、中性和乐观情况下,对应算力调度市场规模为444、710、887亿元,测算2025年合计可调度算力云市场规模约为8874亿元。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佣金抽成比例一般约为2%以上,但算力调度难度更高,需要出示算力封装等增值服务,抽成比例有望更高。我们假设悲观、中性和乐观情况下抽成占比分别是5%、8%、10%。
投资建议:算力调度是算力建设新时代的必然趋势,相关标的:算力调度平台建设与运营。国家级平台:、三大运营商等。区域级平台:云赛智联、神州数码、卓朗科技、广电运通等。其余关注算力调度产业链建设方:基础设施层建设:、易华录、三大运营商。算力调度平台建设:思特奇、东方材料、青云科技等。
2024年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围绕“再平衡”与“再出发”展开。过去5年全球电源投资市场积极增长,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占新增电源投资比例超过85%,但同期电网投资规模却远低于电源投资。一方面新增配套跟不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足以满足工业发展和稳定运行的要求。2024年是电网加强建设关键一年,无论是国内大基地消纳需要电网的支撑,还是海外再工业化需求、分布式光储对配电网的压力,都推动电网建设朝着更快的方向发展。无论是配电网,用电还是主网设备产业景气度均持续向上。
历史电网一次设备企业长期动态PE在15-20倍之间波动,二次设备企业在25-30倍之间。估值难以突破天花板是因为企业主营收入来自我国电网企业,而电网投资每年的增长比例相对有限。进入2024年,一带一路投资、欧美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兴市场在矿产资源和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均不约而同的对电网建设提出要求,而我国是电力装备产业链最为完整,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电力装备出海为上市板块打开新的估值空间。
2023年前9个月国内电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只有4%,同期电源投资同比增长超过41%。进入9月份当月电网投资同比增速提高到20%,超过同期电源投资17%的增速。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设备类中标金额仅34.38亿元,2023年达到383.1亿元。2023年完成4直2交招标,2024年目前预计完成4直2交招标,具体项目包括直流:陕北-安徽、甘肃-浙江、蒙西-京津冀、陕西-河南,交流:大同-天津、川渝二期。除了主网以外,2024年新能源招标和交付景气度逐步提升。海上风电配套的超高压和高压设备招标也将在2024年迎来更高需求,预期可招标的项目资源超过20GW。
风电、光伏、锂电、储能环节如何布局?这四个环节当前供应能力充足,2024年行业产值增速低于规模增速,排产周期相应缩短。在竞争压力的驱使下,技术降本和差异化竞争的迭代加快。着重关注AI产品带动消费锂电需求量开始上涨,异质结/BC路线、钙钛矿设备、光伏热场、电解液环节等。
投资建议:金盘科技、珠海冠宇、平高电气、三星医疗、许继电气、东方电缆、阳光电源、国电南瑞、四方股份、万马股份、禾望电气、盛弘股份、聚和材料、福莱特等。
建议关注:曼恩斯特、金博股份、天赐材料、新宙邦、天奈科技、东方日升、迈为股份。